牛磺胆酸钠在不同介质中及灭菌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
- 新闻详情:
牛磺胆酸钠在不同介质中及灭菌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
考察蛇胆主要有效成分牛磺胆酸钠在25%乙醇液中和人工胃液中及其在热压灭菌过程中的稳定性。
蛇胆为常用中药,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抑菌等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rocholate,TCANa)[1,2]。所以一般以牛磺胆酸或其钠盐含量作为评价蛇胆及其
制剂质量的主要指标。按传统方法[3],商品蛇胆保存在1∶1的50%白酒中(相当于25%乙醇
液),并以此为原料制成口服制剂。该制剂一般需经热压灭菌才用。蛇胆在这种保存方法、口
服给药和热压灭菌过程中,是否引起主要有效成分降解,未见确切报道。为此,我们对其主要有效成分牛磺胆酸钠在上述特定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为蛇胆及其制剂的贮存、加工和
使用提供更确切的科学依据。
药品及仪器
牛磺胆酸钠(供试品自行合成,纯度>97%;对照品系Sigma公司产品,纯度≥99%);薄层硅胶G及柱层析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分光光度计(751G型,上海仪器厂生产)。
牛磺胆酸钠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考察
含量测定
选用文献报道的薄层-比色法[4]测定TCANa含量。
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称取15.6mgTCANa对照品,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每毫升含0.624mgTCANa标准液。取5,10,15,20,25,30,35μl,分别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水(65∶28∶4)展开,用碘蒸气显色,刮取斑点物,待碘挥发后,用5ml甲醇洗脱2次,离心,将上清液置10ml量瓶中,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各取1.0ml上清液,置8支刻度试管中,蒸去溶剂后各加2ml 10%磷钼酸乙醇液,置85℃油浴中加热1h,冷却后加8.0ml稀释液(由冰醋酸、水及浓硫酸,按10∶10∶1组成)稀释,摇匀,10min后置分光光度计690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以吸收度对浓度(μg/ml)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C=-0.593+6.991A,r=0.9971。
在25%乙醇液中的半衰期测定结果看,贮存液中的乙醇含量不得低于25%是最起码的要求,建议适当提高乙醇含量(30%以上或更高一些),有利于提高蛇胆主要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因为其有效成分是结合型胆汁酸盐(主要是牛磺胆酸钠),是一类胆酸酰胺化合物,其酰胺基易水解,水分的存在是其水解的前提条件,提高乙醇含量就减少了水的含量,从而减慢胆酸酰胺的水解速度。必须指出,本文是用单一成分做的实验,而天然蛇胆成分较复杂,其他某些成分的存在可能对稳定性有所帮助。
从TCANa在人工胃液中的稳定性预测结果看,它在体温时的t1/2=11.37d,t0.9=1.72d,表明TCANa在酸性介质中较中性介质中的稳定性差,但作为口服制剂是合适的,足以
保证其在胃中有充分时间被吸收。
从TCANa水溶液在热压(115℃,30min)灭菌前后含量变化情况看,平均损失率约为标
示量的3%,说明热压灭菌可引起蛇胆汁中主要有效成分的部分降解。有人也曾做过这类试
验,用糠醛比色法测定了灭菌前后的总胆酸含量,结果只有微量的变化,由此认为热压灭菌
前后蛇胆汁成分无变化。这个以总胆酸测定为基础的结论有片面性,因为总胆酸含量高低不
能反映结合型胆汁酸的降解程度。
总之,蛇胆主要有效成分牛磺胆酸钠在水溶液中或乙醇水溶液中是不稳定的,具有水解不稳定性,因此蛇胆及其制剂的贮存方法和灭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