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熊胆的本草考证
- 新闻详情:
关于熊胆的本草考证
深入认知熊胆,更好地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做出应有的努力。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 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或棕熊 Ursus arctos Linnaeus 的干燥胆囊, 又名熊胆、黑胆(《诗经》),黄熊胆(《诗疏》),猪熊胆,马熊胆(《尔雅翼》),黑熊胆, 人熊胆(《本草纲目》)。
《本草》中关于熊胆的药性、药效的记载较多。其最早记载于《药性论》,曰:“熊胆恶防己、地黄。主小儿五疳, 杀虫, 治恶疮。”《新修本草》载:“疗时气热盛变为黄疸, 暑月久痢, 心痛, 味苦寒, 无毒。”《食疗本草》:“主时气盛热, 小儿惊痫”;《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除恶痔痔瘘”。《本草纲目》曰:“熊胆苦入心,寒胜热, 手少阴, 厥阴, 足阳明经药也。故以凉心, 平肝, 杀虫, 为惊痫, 痊忤, 翳障, 疳痔, 虫牙, 蛔痛之剂焉”。
《本草求真》又曰:“熊胆 入心肝, 兼入脾、大肠。味苦, 性寒, 无毒。功 凉心平肝。惟其凉心, 所以能治目赤翳障, 恶疮, 痔漏等症。且能入脾而治黄疸, 湿邪。入大肠而治久痢, 湿热, 并治小儿风痰壅塞,发作惊痫。凡此只可作丸, 勿煎汤”。
综合本草中对药性的论述, 熊胆具有清热解毒、凉心平肝的功效, 多用于治疗恶疮, 痔漏, 目赤翳障, 黄疸等症。而且从古方的应用中也可窥见一斑, 如《外台秘要》:“疗蛔心痛,熊胆如大豆, 合水服, 大效; 又方十年痔不差, 涂熊胆,取乃止, 神效, 一切方不及也”。《圣惠方》:“ 治小儿疳疮, 虫蚀鼻, 用熊胆半分, 汤化, 调涂于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熊胆麝香丸治小儿一切疳疾, 心腹虚胀,爱食泥土, 四肢壮热”。《齐东野语》:“熊胆丸治目赤翳障”。《外科全集》:“梅花点舌丹治疗毒恶疮, 无名肿毒”。《寿域方》:“肠风痔瘘, 熊胆半两, 入片脑少许, 研和猪胆汁涂之”。上述之功能及应用目前仍然被广泛地在临床上使用, 可能为熊胆的核心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