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牛磺熊去氧胆酸   牛磺胆酸钠   胆汁酸   蛇胆酒   熊去氧胆酸   体外培育牛黄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胆盐对阻黄性内毒素血症防治的实验研究
胆盐对阻黄性内毒素血症防治的实验研究
新闻详情:

 胆盐对阻黄性内毒素血症防治的实验研究

 

 

摘要制成兔阻塞性黄疽模型。胆道梗阻后,血浆内毒素水平逐渐上升,口服胆盐组外周血及门静脉血内毒素上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说明胆盐可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从而降低阻黄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阻塞性黄疽;新西兰白兔;内毒素血症;胆盐

中图法分类R657.43

 

阻塞性黄疽(下简称阻黄)病人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内毒素血症(ETM)是其重要病理基。80年代有报道阻黄病人术前口服胆盐可防止ETM发生,降低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但对胆盐的作用仍有争议。本实验制作动物阻塞性黄疽模型,观察胆道梗阻与E TM的关系,并对胆盐的防治作用和机理作初步探讨。

一、实验动物: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3只,体重2.2~3.0kg,动物分笼,普通饮食饲养,随机分为2组。1.口服胆盐组(治疗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25mg/k g体重)。无菌技术下剖腹,结扎胆总管远端,形成胆道完全梗阻。术后第n天起,胃内灌注胆酸钠(100mg/kg体重),每日2次。第41 天麻醉下剖腹取标本。2.对照组:不服药,其余处理方法同治疗组。

二、检测指标:(1)血液生化:术前及术后14天抽静脉血测总胆红质、SGP T、SGOT、Cr。(2)血浆内毒素:术前、服药前、服药后抽外周静脉血,术中、服药后门静脉直接穿刺抽血测内毒素水平。采血无热原操作,内毒素定量测定采用显色基质偶氮法(鳌试剂盒购自上海医化所)。(3)细菌检查:术后14天胆总管穿刺抽取胆汁细菌培养,排除胆道感染对ETM形成的影响。

三、结果:兔于胆总管结扎后1周内死亡5只.第11、12天各死亡1只,其余2周后均形成明显阻塞性黄疽,肝功能严重损害,血Cr略增高。

胆道梗阻后,内毒素水平逐渐升高。跟用胆盐未能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但治疗组外周血、门静脉血内毒素上升水平明显低于对组。

阻塞性黄疽围手术期ETM发生率约50%~70%。导致阻黄病人血浆内毒素持续增高的机理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肠道胆盐缺乏,肠源性内毒素产生和吸收增加,有实验证明,胆盐可与肠道中细菌代谢产生的内毒素结合,使其裂解失活。胆盐还可抑制肠道内革兰阴性菌生长。阻黄时,肠道内胆盐缺乏,具有生物活性的内毒素急剧增加,同时肠道内细菌迅速繁殖,内毒素池扩大,大量的内毒素吸收人门静脉。(2 )胆道长期梗阻后,肝脏Kupf fer细胞积吞噬功能明显受抑制,结果门静脉中的内毒素无法清除,则“溢出”到体循环,形成ETM。(3)阻黄病人血清抗内毒素抗体IgG,IgM效价降低,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受抑,难以清除进入体内的内毒素。

内毒素具有复杂的生物功效,它能非特异地与细胞膜结合,干扰细胞膜的生物活性,并刺激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释放血栓素A2、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内源性介质。许多资料表明,ETM在阻黄病人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阻黄病程中对血浆内毒素水平连续动态观察,可作为预后评价的辅助性指标,持续的E T M预后多不良。

阻黄病人术前口服牛磺胆酸钠可预防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术前服脱氧胆酸钠,术中门静脉、术后外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 1 ),ET M发生率减少,无肾功能衰竭及手术死亡。但病人服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却对内毒素无明显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二羥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具有较强的抗内毒素作用,但鹅脱氧胆酸再肠道细菌作用下可转变为三羥石胆酸,对内毒素无明显作用,而单算在肠道内可转变为抗内毒素作用强的脱氧胆酸。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阻塞性黄疽后,血浆内毒素逐渐升高,服胆酸钠后,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并未下降,但外周血、门静脉血内毒素上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作为肠道胆盐缺乏的替代疗法,口服胆盐可使肠道中游离内毒素灭活,并抑制肠道菌群繁殖,缩小肠道内毒素吸收池,减少门静脉内毒素的吸收,从而降低阻黄性ETM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宝积生物•胆汁酸专家 0571-88604801